從目前能源行業發展的形勢看,能源革命的新問題與尾大不掉的老問題并存。這決定,能源話題將貫穿兩會始末,無論他們為民請命,還是為己陳情。
全國兩會不僅是秀場,更是利益博弈場。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代表們將為各自的利益群體請愿,在這個國家最高的議事場合表達訴求。
從目前能源行業發展的形勢看,能源革命的新問題與尾大不掉的老問題并存。這決定,能源話題將貫穿兩會始末,無論他們為民請命,還是為己陳情。
一、能源人事調整后,努爾局長會有什么施政思路?
按照慣例,“兩會”期間各部委負責人將出席大會及分組討論,新任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也將在兩會現場露面。在接棒第四任局長后,努爾•白克力會有怎樣的施政思路?
2014年習近平、李克強分別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國家能源安全、能源戰略問題,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能源革命如何推進?
努爾•白克力來自能源大省新疆,新疆的開發會否提速?國家能源政策與“一帶一路”戰略將如何融合?
過去一年在反腐高壓態勢下,能源局內多名領導干部被帶走調查,能源局并未完全走出反腐的泥淖和輿論風波。在努爾•白克力的工作清單中“反腐倡廉”將是一場堅決打贏的攻堅戰、持久戰。能源局反腐戰爭,是否會有新的舉措?
此前有消息稱,前任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將在全國政協專委會任職,目前尚無確切的消息。若消息確實,帶領能源局走過一段艱難過渡期的吳新雄也將成為本屆全國兩會的焦點人物。
于吳新雄而言,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需要面對機構重組、內部貪腐案件頻發、重樹能源局對外形象、填補能源監管真空、推進能源革命等一系列工作,每一項任務都是高難度動作。他又是如何評論過往是非功過?

二、新常態下,能源產業該走什么路?
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內電力、煤炭、油氣等能源產品需求放緩。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這樣的用電增速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以往,能源產品短缺,上項目、擴規模是過去30年的常態,現階段煤炭、電力均出現過剩,煤炭行業仍在“熬冬”,發電行業雖進入最好的時期,但未來電力增長空間非常有限,市場競爭也將變得激烈。傳統的油氣、煤炭、電力行業應該怎么辦?這也將是能源圈內委員、代表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大氣污染治理、結構調整需求下,清潔能源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在國內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但距離成為替代能源、主體能源的角色,仍有漫長的路要行走。新能源在被國家“扶上馬,送上一程”后,能否不再依靠補貼,獨立行走?

三、能源價格市場定價,電力、油氣改革如何重啟?
價格改革關系能源投資、生產、消費各個方面,不僅是能源項目業主關注的重點,也是能源消費主體的命門。在我國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為主的能源體系中,煤炭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油氣、電力價格仍受政府干預,是接下來改革的重點領域。最大的看點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即將啟動,在討論多年后方向將要確定。
2014年,發改委實施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電網不再作為電力交易主體,而是以輸配電服務商的角色出現,只收取“過網費”,目的是打破電網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的盈利模式。接下來,復制推廣深圳模式、推進電力直接交易應是電力改革最為可行的措施。
石油、天然氣價格改革方面,成品油價格機制已經相對完善,接下來重點是天然氣存量氣、增量氣并軌(2015年完成),天然氣階梯氣價改革、以及油氣管輸價格改革。
按照國務院要求,價格改革的原則是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定價,以合理的價格信號促進市場競爭,破除壟斷,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充分考慮競爭條件和對市場、社會的影響,毫無保留地把具備競爭放開條件的放開,一些自然壟斷領域具有競爭的環節也要放開,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

四、能源安全的堤壩,到底牢不牢固?
能源安全是戰略問題,事關經濟發展、國際戰略等方面。
過去兩年,國家高層高度重視安全問題,習近平兩次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聽取關于能源安全的匯報。我國確定將國內供應作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能源安全。說到底,能源安全就是能源供應到底夠不夠、可否持續穩定供應、可否降低對外依存度。
在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保障能源安全,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抓出成效,密切跟蹤當前國際能源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趨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推進能源價格、石油天然氣體制等改革,大力發展非常規能源。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降,為國內石油儲備、能源價格改革提供了機會。目前,石油儲備的數字是一個盲區,90天需求量是國際通行的法則,增加儲備庫建設刻不容緩。同時,又要警惕國內增加進口的舉動,可能導致油價上漲。與其同時受油價大幅下降影響,石油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非常規能源投資受到影響。
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立足國內,保證能源安全的戰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儲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五、稅由法定,成品油消費稅三次調整程序是否合法?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降。國際油價下降,有利于國內生產企業降低成本,為石油增儲提供好時機。與此同時,借助低油價帶來的契機,國家財政部、國稅總局連續三次調整成品油消費稅,此舉引發諸多的討論。
2014年11月28日、12月12日,2015年1月12日財政部、國稅總局下發通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經過三次上調后,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元/升提高到1.52元/升,單位稅額累計上漲0.52元/升,漲幅高達52%;單位稅額累計上漲0.4元/升,漲幅為50%。
對于本輪三次至上調消費稅,財政部的解釋是,對成品油征收消費稅,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抑制對能源的過度消費,是國際上比較普遍采用的做法。
誠然在中國的資源環境狀況下,能源產品低價不利于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利用,合理的稅負能夠引導理性消費。與此同時,消費稅的連續提高使國內油品稅費負擔接連提高(50%左右),社會各方對于增稅程序的質疑增加,財政增收的用途能否公開透明也成為各界關心的問題。

六、煤炭賣白菜價,怎么“脫困”?
來自產煤大省和煤炭行業的委員和代表將繼續為煤炭“脫困”鼓與呼,降低稅負、信貸支持、限制進口沖擊、遏制非法產能等將成為他們的主要訴求。
煤炭行情發生急轉是在2012年下半年,低迷的境遇持續近三年。2014年在市場需求不旺、產能建設超前、進口規模依然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庫存增加、價格下滑、效益下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全國煤炭產量35.2億噸,同比下降2.1%,預計全年產量同比減少2.5%左右。這是我國煤炭產量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在煤炭行業的利潤方面,2014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比下降44.4%,虧損面在70%以上。但這樣的情形預計將在2015年延續,煤市供大于求的態勢難以改變。
來源:新浪專欄
|